全球智能应急装备大赛
一、赛事背景
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"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"的讲话精神,全面响应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》,落实《〈中国制造2025〉北京行动纲要》,优化北京市应急产业发展环境,集中发展重点领域应急产品,探索创新应急产业服务模式,奋力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,由北京市应急管理局,北京市经信局,北京市科委、中关村管委会,房山区人民政府,中关村发展集团,北京理工大学,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全球智能应急装备大赛将于 2021年5月28日至9月24日在北京房山中关村新兴产业前沿技术研究院举行,大赛主题为"匠心智造、创领应急",涉及参赛企业、项目近百家,优胜企业将享有高额奖金和投资额度,以及政府定制的配套政策及落地优惠措施。
二、大赛简况
三、大赛总体时间安排
四、大赛评审专家组(部分)
杜兰萍 原公安部消防局副局长兼总工、少将
吴志强 应急管理部灭火救援专家组专家、少将
陈 瑛 中国安全产业协会秘书长
董希林 原武警学院副院长、少将
王子岗 天津消防协会会长 原天津消防总队总队长、少将
吴立志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副校长
刘乃安 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
张志明 北京消防救援总队原副总队长
张 昊 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信通处处长
王高潮 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专家组成员、
五、赛道和科目划分
(一)应急救援无人机赛道
1.背景
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,美国就开始将无人机应用于灾害监测救援,在国内无人机已经开始应用到应急工作中了,如天津8.12,但是,我国的民用或者应急使用较晚,功能还有待拓展,实战化训练还需加强。2008年,汶川大地震发生,中科院研究队伍最先尝试将遥感无人机应用于震中灾情航拍,随后在玉树地麻、芦山地震等灾后应急救援中,遥感无人机第一时间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多次应急救援实践证明,无人机在震后可迅速进入灾区航拍,现在还可以远程实时指挥,实时传回清晰的图像;无人机成本低、易操纵、反应快,对大面积区域震害调査效率更高;有了无人机,专家可在后方集中精力,快速评估震害灾情,因此具有独特优势。除航拍灾情以外,目前无人机技术还可实现挂载多种载荷模块,"变身"移动的通信基站,同时具备灾后运输、投放物资、喊话等救援潜力。因此,无人机将是应急救援中不可缺少甚至不可替代的航空力量。
在2018年6月21日中国民用航空应急救援联盟应急无人机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,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建议,除建立全国统一的常备应急无人机支援力量外,也应建立全国应急无人机大数据库,并深入研究无人机在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中的技术规范和标准,提出适应国情的应急无人机实施方案。前瞻产业研究院对救援无人机市场容量进行测算,远期可达到70亿元的规模,数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。
2.报名要求
1)满足在危化品和复杂灾害事故现场,救援人员无法进入事故核心区侦察灾情,利用无人机抵近飞行,进行侦察和实时图传,应急照明、辅助指挥决策、物资远程投送、灭火救援等功能的应急救援无人机厂家及国外品牌驻中国代表处。
2)报名企业需有实际研发、生产能力,能提供实战(演练)案例。
(成立一年及以上,通过第三方国家级检验(例如获得国家消防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认证可酌情加分)
3.拟设置比赛项目
1)侦察
2)灭火(高层、森林草原)
3)救援(含水域、山岳)
4)其它
(二)应急救援机器人赛道
1.背景
2017年科技部发布了《"十三五"公共安全科技创新专项规划》,对我国救援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。近年来,有关应急救援机器人方面的竞赛不断出现,例如在全国机器人大赛中,就有排爆侦查机器人、全地形机器人、水域救援机器人等比赛项目。
综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,机器人的智能化与多功能化是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。一是将机、电、光、声、化和生物等多学科进行融合,实现真正的智能化。二是研制能将被困者转运出受灾现场的机器人,真正实现替代人类工作,减少救援人员的伤亡。三是通过对救援人员进行操作培训,救援机器人很好地配合人类工作,使其广泛应用于救援队的现场工作中。
结合招投标情况来看,目前救援机器人以消防/灭火/侦查/排烟功能为主,采购方主要为应急救援队或者有需求的企业方。目前,救援机器人的采购规模在1-2亿元,远期来看,应急救援机器人市场容量预估可达160亿元。
2.报名要求
1)满足在危化品和复杂灾害事故现场,救援人员无法进入事故核心区侦察灾情,利用救援机器人,进行侦察和实时图传,应急照明、辅助指挥决策、物资远程投送、灭火救援等功能的应急救援机器人厂家及国外品牌驻中国代表处。
2)报名企业需有实际研发、生产能力,能提供实战(演练)案例。
(成立一年及以上,通过第三方国家级检验(例如获得国家消防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认证可酌情加分)
3.拟设置比赛项目
1)灭火机器人
2)侦察机器人
3)其它
六、评分办法
七、大赛奖励设置